標題

透過遊戲增溫親子關係

發佈日期

2022-09-30

內容

透過遊戲增溫親子關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/澄田心理治療所/麻筱涵臨床心理師
 
        美國遊戲治療大師 Garry Landreth 言:「鳥飛、魚游、兒童遊戲」,換言之,「遊戲」是孩子的本能天性,是孩子最自然的語言,玩具是孩子用以表達自我與經驗的文字。對於照顧者而言,進入兒童的遊戲正是理解孩子內在世界的鑰匙。

       而長大成人後的照顧者該怎麼跟孩子玩呢?以下將運用親子互動治療(parent-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, PCIT第一階段「由兒童主導的互動」中的「三不五要」技巧,在遊戲情境中促進安全的依附關係。


三不五要(PRIDE)※

1.不要下指令
命令是試圖透過建議孩子要做什麼來主導遊戲,命令會將主導權從孩子手中奪走,可能造成衝突。
 
2.不要問問題 :
問題是要孩子給出答案,可能變成照顧者引導談話內容,也隱含著命令的口吻,同時問問題也可能意味著照顧者沒在聽或是暗示不認同。
 
3.不要批評和嘲諷
批評和嘲諷是一種對孩子及其行為負向或否定的陳述,可能會降低孩子的自尊,增加衝突與摩擦的機會。
 
PPraise)稱讚
具體稱在孩子的正向行為,能增強描述行為的頻率,展現對孩子的認同,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尊。例如「你知道怎麼溫柔地將玩具收回它的盒子裡」。
 
RReflect)回應
重述或是換方式陳述孩子所說的話,除了讓孩子主導對話之外,能展現出照顧者的興趣,也能表現出照顧者接納與瞭解孩子說的話。例如孩子說「我畫了一台車車」,照顧者可回應「你畫了一台車車」。
 
IImitate)模仿
模仿孩子的行為,做與孩子相同的事。展現對孩子玩法的認同,也有助於照顧者聚焦於孩子正在做的事情。例如孩子將積木疊高,照顧者可以模仿孩子拿其他的積木依樣畫葫蘆將積木疊高,可搭配口語「我也要像你一樣把積木疊成跟你一樣」。
 
DDescribe)描述行為
描述孩子正在做的正向行為,可以提供特定的注意力在孩子的正向行為,描述可以讓孩子知道照顧者對他/她感興趣,並且注意他/她,也認同他/她。透過描述,可以示範口語陳述、教導字彙與概念。例如孩子在紙上畫了一個正方形,照顧者可描述「你畫了一個正方形」。
 
EEnjoy)享受
享受與孩子特別的遊戲時間,在遊戲時表現出快樂的樣子,樂在其中讓孩子知道照顧者喜歡跟他/她一起玩的遊戲時 光,增加遊戲時的溫暖與正向經驗,也會增進與孩子關係的親密度。
 

參考書籍:
McNeil, C. & Hembree-Kigin, T.(2010). Parent-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, 2nd Ed., Springer: New York, NY.